金达莱花开满山野_乐虎电子国际游戏官网-乐虎国际游戏大厅

您好,欢迎来到乐虎电子国际游戏官网-乐虎国际游戏大厅官网!

乐虎电子国际:预制泵站,提升泵站
您的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乐虎国际游戏官网:一体化提升泵站

金达莱花开满山野

发布时间:2024-02-05 09:54:34   来源:乐虎电子国际
沙梁挡住了阳光,她用肩膀撑起乡亲的希望;没有惊天动地,总是一点一滴;贫瘠的土地在日渐丰满,她的身...

  沙梁挡住了阳光,她用肩膀撑起乡亲的希望;没有惊天动地,总是一点一滴;贫瘠的土地在日渐丰满,她的身体却慢慢消瘦。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,她掏心扒肺,把青春年华都贴给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。

  这个女人,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朝鲜族女人,也是一个堪比豪杰的巾帼英雄。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、自治区劳动模范,原通辽县大罕乡鲜光村妇委会主任金贞子。

  1936年6月,金贞子出生在朝鲜。幼小的模糊的记忆里,每年仲春时节,红艳艳的金达莱在原野绽放,灿若云霞,迎风狂舞。

  家境贫困的她3岁时,随父母一家七口人移民,落脚在当时的吉林省怀德县五家子屯。

  饥饿、贫穷是金贞子童年的灰暗底色,但也有一抹亮色温暖着她,那就是来自乡亲们的关爱。读过小学的她成了村里屈指可数的文化人。1952年,有文化、有组织能力的金贞子搬迁到双辽县后,当选为双辽县朝鲜屯妇联主任。4年的妇女主任经历让她成长了许多,也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。1956年,朝鲜屯整村搬迁到通辽县喜伯营子鲜光村。20岁的金贞子再次当选妇委会委员。1958年,金贞子加入中国。这之后的鲜光村,新事一桩接着一桩。

  当时的鲜光村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光秃秃的盐碱地,贫瘠的土地犹如千年的古树一样通身皲裂。一边是大片荒芜的盐碱地,一边是严重短缺的劳动力。春种一片坡,秋收一小箩,村民们过得食不饱腹。

  人就得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。在当时,每家每户生五六个孩子不算多,七八个孩子也不足为奇。社会生产力以男性为主,家庭模式为男主外,女主内。

  列宁说:“只有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地方,才有真正的妇女解放,才会有真正的。公共食堂、托儿所和幼儿园……这么多东西实际能解放妇女。”

  如何将这些围着锅台转、孩子转的妇女解放出来,投身到劳动生产中呢,金贞子想到了在村里开办托儿所,专门抽出几名家庭妇女当保姆,照看孩子。满周岁的孩子就被送到托儿所,有专职的保姆照料孩子。

  于是,一个孩子,两个孩子,十个孩子……托儿所的孩子数日渐增长,农田里的妇女也就慢慢的变多。此举有效减轻了妇女的抚幼负担,从而使母亲能够走上田间地头。1958年,在开办托儿所的基础上,金贞子抽出几名能够识文断字的妇女,开办幼儿园。这是当时通辽乃至内蒙古最早期的农村幼儿园。

  上个世纪60年代,人们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很重,尤其是乡下,不少女娃因贫困不能上学,金贞子天天挨家挨户调查情况,苦口婆心做工作,宣传政策。孩子们开始在幼儿园学文化。幼儿园有了读书声,村里有了生机。

  金贞子利用5年时间把村里废弃的1300亩盐碱地改造成了高产水稻田的计划初见成效。亩产400多斤的水稻,在当时已经是奇闻。

  60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黎明,金贞子做梦都没想到,自己成了高产水稻田的先行者。

  听着广播里播报鲜光村水稻高产的新闻,村民们都流出了眼泪。为让村民们熟练掌握种植技术,金贞子常年泡在田间地头,亲自示范推广。

  春耕时节,北方的风依旧刺骨。金贞子卷起裤脚就下了田,一边讲一边示范。插秧是倒着插,越往后插得越快,农民们惊奇地发现,很快她就跑到最后去了。

  那一处处曾经拒绝生命的荒原上,鲜光村人的印迹,化为抹不去的生命标记。大片大片泛白的盐碱地开始长出绿色,土地改造后触手可及的收益,让乡亲们越发的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年轻的妇女主任有头脑。

  解放妇女,推动妇女参与社会劳动。要搞农业生产的革命,就需要解放思想。1960年底,金贞子开始每周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妇女开展文化课学习,开展政治思想教育,使妇女们的思想觉悟逐渐提高,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,提高了政治、社会参与水平,丰富了其精神生活。

  抓农田,粮食丰收;做计划生育工作,全村没有一个超生……金贞子成了女能人,金贞子出了名。

  1966年10月1日,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先进代表,她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7周年庆典,受到、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
  时光荏苒,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。这一个女人,她照亮了一代人的童年,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辫。而今,所剩的只有再也无法伸直的十个手指和阴天下雨便腰腿疼的风湿病。

  她的居室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儿的家具,简朴的桌上放着一横幅的照片,那是1966年她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先进代表参加国庆庆典时的合影。“合影里有毛主席,有周总理,那时候我还年轻。”金贞子满脸自豪和笑意。

  每天黄昏,太阳慢慢地沉下去。85岁的她静静地坐在窗前,望着外面的世界,表情恬静。她于平淡岁月里看日落月升,日子一天天过去,记忆一点点沉淀。

  村里人吆喝着牲口从稻田里归来,妇女在场院里大声说笑,孩子们追打嬉闹,米饭的香味,如缕缕炊烟,弥漫着,升腾着,整个村庄,从早到晚都听得见笑声,热闹的像集市。小村里那些曾经温馨而寻常的场景,她常常一遍遍回味。虽然已是耄耋之年,但当年的诸多细节,她都记得十分清楚。因为每到春天,那生机盎然的田野,都会帮她再次记起。(文图/记者 康桂君)

  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,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、更新的新闻资讯。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(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)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。

  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

  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  Copyright 2005-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
  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

 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